译文
现今的人大多把廊屋称为庑。根据《广韵》所说:“堂下曰庑。”大概是指堂下屋檐覆盖的地方,所以有“立于庑下”。大凡有地基的房屋都称为堂,廊檐下面也可以称为庑,但庑并不是廊。至于现今人们把两廊称为东西序,这也不对,序是房屋的东西墙,是在室外的。序的外面叫作荣,荣就是屋翼的意思,现今的两回廊,又叫两厦。如果是四注屋,则称为东西溜,就是今天所说的“金厢道”。
原文
梓榆,南人谓之“朴”,齐鲁间人谓之“驳马”。驳马即梓榆也。南人谓之朴,朴亦言驳也,但声之讹耳。《诗》“隰有六驳”是也①。陆玑《毛诗疏》:“檀木皮似系迷,又似驳马。人云‘斫檀不谛得系迷,系迷尚可得驳马’。”盖三木相似也。今梓榆皮甚似檀,以其班驳似马之驳者。今解《诗》用《尔雅》之说,以为兽“倨牙,食虎豹”,恐非也。兽,动物,岂常止于隰者?又与苞栎、苞棣、树檖非类,直是当时梓榆耳。
注释
①隰:低湿的地方。
译文
梓榆,南方人称为“朴”,齐鲁地区的人称为“驳马”。驳马就是梓榆。南方人叫作朴,朴也是驳的意思,但读音错讹了。《诗经》里的“隰有六驳”就是指这个。陆玑的《毛诗疏》里说:“檀木皮似系迷,又似驳马。人云‘斫檀不谛得系迷,系迷尚可得驳马’。”是因为这三种树相似。现今的梓榆皮非常像檀木皮,取其花纹斑驳像马的杂色毛。现今对《诗经》的解读都跟从《尔雅》里的说法,认为驳是“倨牙,食虎豹”的走兽,恐怕不是这样的。走兽是动物,怎会经常停留在低洼湿地呢?又与苞栎、苞棣、树檖不是同类,只能是当时的梓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