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附和称赞谁都会,但朝臣们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好说了,一介书生,小小文官夸下如此海口……有多少人暗暗嘲笑袁大人不知天高地厚,认定了他辽东之行是有去无回。
但是袁大人是打算自己回来,而且把辽东也带回来的,他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辽东的实际。请大家回忆下上一章我们的内容,明廷在因为保守山海关还是扩击关外而争论。那些比较了解辽东危急形势的军官大都同意留守山海关,当时主事的王在晋就持这个观点,他主张在距山海关很近的八里铺修筑一道“山海重关”,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家里木头门外面再加一道防盗门一样道理。但是他的属下袁崇焕不太同意,因为袁大人觉得山海关已是险要重地,根本不是什么“木头门”,这个防盗门加得相当没必要,而且关外的广阔领土就这般拱手相让,真是极窝囊的。于是袁大人以此反对意见上书弹劾他的上司王在晋,他说,驻守之地不应该在八里铺,而是应该在二百里以外的宁远。袁崇焕的想法非常大胆而且危险,关外土地固然诱人,但是后金的马蹄却更加令人畏惧,遭遇过关外险境的武官大都不敢考虑再向关外延伸。起初,袁大人的上奏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首辅叶向高不知是不愿得罪人还是不愿担责任,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不过幸好,袁大人后来终于赢了。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大咖的支持。这个大咖叫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