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歌 (1950)故事梗概本片根据刘沧浪、鲁煤、陈怀皑、陈森、牟大明、刘木铎原著改编 解放前某城市的一个纱厂,工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受到官僚资本的残酷压迫剥削,尝尽了搜身、挨打、失业、饥饿的痛苦 工人们采取了蹲厕所、睡大觉、偷棉纱等各种方法进行反抗 为首的就是细纱车间的女工马芬姐、金芳、张大梅、赵美姑等人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官僚资本家知道末日即将来临,便停发了工人的工资 工人们去找办公室要,办公室不予解决;到黄色工会去质问,遭到特务的鸣枪镇压 女共产党员金芳在这次斗争中领导了群众 特务们发现了地下党员彭刚、张秀山,便派特务杨德林去抓,张秀山不幸被捕,彭刚闻讯出走,留下了金芳坚持工作 工人们斗争取得了胜利,但出头讲话的赵美姑却被开除了 马芬、张大梅找资本家质问,碰了钉子 特务杨德林假意关心,答应为赵美姑讲情,赵美姑送了礼,才得以复工 杨德林一直在打马芬的主意,想通过她来了解工人们的斗争情况 张大梅和马父看透了他的鬼把戏 杨德林打倒病中的马父,马芬也被资方开除 解放军逼近城郊,资本家携款外逃,特务趁机放火,企图烧毁工厂 工人们组织起来,扑灭大火,抓获特务,保卫了工厂 解放了,彭刚当上了工厂管理员,工人们建立了自己的工会,金芳被选为工会委员,马芬姐回到了纱厂上班,她又与助理员万国英相遇 工厂开展了光荣的红旗竞赛,马芬却因万国英的官僚主义、张大梅的过激言辞而情绪消沉,她拖着赵美姑对红旗竞赛十分冷淡 万国英有工作能力,但他不相信民主管理,不相信工人的能力 马芬、美姑与金芳、张大梅、郭仙妮分在一组,马芬在竞赛中消极怠工,又出了事故,张大梅、万国英与马芬争吵起来,马芬当场辞工而去 由于没有了工作,马芬去找街长为她向纱厂求情,遭到工会拒绝,她只得买礼物去求万国英,好恢复工作 工会批评了万国英的做法,决定了处罚马芬的办法 金芳赶到马家,正遇马母病倒,金芳救起马母,找到马芬 彭刚和张大梅也来做工作,马芬在事实的教育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了红旗竞赛中,万国英也在这次事件中受到了教育 在红旗竞赛中,他们终于赢得了红旗,马芬和万国英也在竞赛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马芬从心里由衷地喊出了:“我们永远跟着共产党走!”飞转的机器声中,一片嘹亮的红旗歌声响了起来 中国话剧作品 刘沧浪等集体创作,鲁煤执笔,华北联合大学第三文工团首演,天津新华书店1949年5月初版 全剧4幕,以新解放的北方某城市为背景,通过对某纱厂细纱车间一次红旗竞赛的描写,第一次把工人在生产竞赛中所表现的高度劳动热情及发生的问题搬到舞台上 剧中中心人物是一个被称为“马蜂窝”的女工马芬姐,她有能力,有技术,但由于受过日寇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两次被开除出厂的凌辱,与工厂记了“大仇” 解放后,她不理解“工人是工厂主人”的根本改变,依然采取旷工、怠工和打击积极分子的态度,于是她和周围一些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并愤而离厂 最后在说服和教育下转变成突出的积极分子,小组也取得了红旗竞赛的胜利 剧本通过正面写“竞赛”及落后人物的转变,反映出在革命领导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历史关头,如何解决好依靠工人阶级、恢复生产、学会工业管理等迫切而首要的问题 因此剧本有现实意义,有思想深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曾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重庆等各大城市上演 此剧反映了作者在人物性格塑造与语言运用上的才能,是解放初期优秀剧本之一 今天,人们仍能记得当年我们打着红旗进北平之后,解放区文艺战线也打着红旗进北平,向新中国献礼献演鲁煤等创作的话剧《红旗歌》的情景 由鲁煤、刘沧浪等集体讨论,鲁煤执笔的《红旗歌》,成功表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人们的政治地位与思想觉悟;表现了成为工厂主人的工人们开展劳动竞赛,支援和推动解放战争胜利前进的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周扬在《论〈红旗歌〉》中说,“它是第一个描写工人生产的剧本” 1949年五一节《红旗歌》在北平首演后,受到了文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红军戏剧家李伯钊观看后马上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红旗歌》应该得红旗,这是群众的呼声 ”茅盾在新中国成立后写的第一篇文章——《从〈红旗歌〉谈起》中说,“这是个好剧本,看过的人没有不称赞的” 曹禺称赞剧本运用鲜活的群众语言,“台词儿写绝了” 在同年7月的第一次文代会上演出后,《红旗歌》受到了来自新解放的南京、上海等城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好评,成为解放区话剧的代表作,为解放区文艺赢得了荣誉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两年间,全国各省市至少有30多个剧团排演过此剧,演遍了全国 在南京 “突破了从来该地话剧卖座的纪录” 上海戏剧、电影界组成以导演沈孚,演员蓝马、黄宗英等豪华演出阵容,日夜两场,连演3个多月 他们在演出总结报告中说,此剧的演出“将新中国的戏剧运动,推前一步” 《中国话剧通史》称它对当年的话剧创作有开拓意义 周恩来总理重视、喜爱《红旗歌》,曾调首演此剧的华北联大第三文工团到中南海演出,热情鼓励和慰问剧团的同志们 吴祖光同志受命将此剧改编拍摄成电影不成功,周总理曾请他到家谈话,鼓励他努力改好,可惜终未如愿 当时日本和民主德国很快将《红旗歌》译成日语和德语出版 一些戏曲工作者还将《红旗歌》改编为戏曲,如上海有越剧爱好者将其改为越剧剧本,由劳动出版社出版 由于极“左”思潮和宗派主义的原因,《红旗歌》也曾遭到过不公正的批评 如今浮云散去,马芬姐这样的人物是否真实,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要感谢这类批评,因为正是为了反驳这类批评,周扬写出了他一生惟一的一篇剧评 2007年,中国话剧诞生百年,《红旗歌》被收入《中国百年话剧选》,这更突出了它“红色经典”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