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铤而走险” 春秋时期,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互相争权夺利 到中期,晋国和楚国成了两个阵营的首领,势均力敌 公元前610年,晋国会聚了一部分诸侯国,一起向楚国示威,施加压力 晋国国君怀疑郑国与楚国暗中勾结,怀有二心,不肯与前来的郑国国君相见,弄得郑国十分尴尬惶恐 郑国公子归生便给晋国执政大臣赵盾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郑国和晋国一直很尊敬友好,但仍不能使你们满意 我们如今左右为难,既怕得罪晋国,又怕得罪楚国 就像一头被猎人穷追猛赶的小鹿,本来是不愿意离开肥嫩丰腴的水草和森林的,可是一旦被猎人逼得走投无路时,再危险的悬崖绝壁也会不顾一切地跳下去 如果你们把我们逼急了,郑国也只好铤而走险,去寻求楚国的保护了 那时,你们晋国可不要后悔呀 赵盾接到信后,认为很有道理 便说服晋国国君改变了对郑国的态度,以免他们投入楚国的怀抱 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郑国时而依附晋国,时而追随楚国,弄得晋楚两国都哭笑不得 郑国公子归生在国家危难之际写信表明心迹,使得晋国改变了对郑国的态度,属于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生活中有时人们会被别人误会,会让自己走进死胡同,这时不妨把握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不要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 看似无路可走之时,也许就是人们找到新希望之际 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并不会让人耻笑,有时反而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成文用法“铤而走险”指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多用作褒义,有时也用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运用示例唐·冯万石《对议边塞事策》: “蠢彼林胡,阻分辽汉,铤而走险,代构其患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此婢遭逢患难,不辞诡语以自污,可谓铤而走险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无业可食,懦弱者或成饿莩,强暴者铤而走险 ”作家·张爱玲《私语·世态·中国人的宗教》:“有志气的动植物对于它们的贫穷愚鲁感到不满,不得不铤而走险,要得到一点人气,惟有偷窃 ”作家·韩静霆《市场角落的“皇帝”》: “他反复琢磨了处于经济变革时期的形势,想做个‘乱世英雄’,趁此机隙铤而走险,豁出去,‘捞,一把 ”作家·杨沫《青春之歌》:“像这种铤而走险的人有几个有好结果的 ”铤而走险—逼上梁山“铤而走险”与“逼上梁山”意义相近,两者都有无路可走被逼冒险的意思;区别在于“铤而走险”偏重在冒险;“逼上梁山”偏重在反抗 “铤而走险”所指的行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逼上梁山”所指的是反抗,是革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