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沿江地区和上海、北平等发达城市的文化设施、文化人曾大规模内迁,一度使上述文化布局有所改变,如民国文化的重心由上海移到武汉再移到重庆,偏僻的云南一下集中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团体,诞生了西南联大这样高水平的院校;落后的广西骤然出现了繁荣的“桂林文化城”等。但这种改变的程度是不能夸大的,抗战胜利后,这些先进的文化又随着机构和人员的撤离而大大削弱。
最后,民国社会对于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不容忽视,那就是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气势磅礴的全民族抗战,激发了奔涌不止的民族主义热情,成为中国文化特别是新文化得以发展的巨大动力。伴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一场空前的民族文化振兴运动得以开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由日益扩大和深入展开的中外交往所导致的全方位、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又为之提供了革故鼎新、综合创造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三大政权的主要文化政策
整个民国时期,名义上的全国政权只有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它们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对民国文化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和解放区虽然只是地方政权,但由于其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其所奉行的文化政策也影响至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