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自身好像也在加速,它们在报纸印刷机上飞快成像,被放大后张贴在城市的墙面上,有轨电车和汽车从它们旁边呼啸而过,速度快得吓人。生活本身也开始加速,转瞬之间,电报就能将消息送达大西洋的另一端,工业机器的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40多年前门采尔在《轧钢工厂》中描绘的工厂景象此时看起来已是昨日光景。
1909年2月,法国的《费加罗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未来主义宣言》的文章,署名的是年轻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在那个月早些时候,这篇文章首次刊登在一份意大利语报纸上。马里内蒂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在博洛尼亚的大街小巷上兴奋地开车闲逛,结果遭遇车祸栽进深沟的经历。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受重伤,反而有所顿悟。他在宣言中写道:“我们由此宣称,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又多了一种新的美感,那就是速度之美。汽车呼啸而过,仿佛有着机枪的猛烈火力,这比雕像《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Victory of Samothrace)更加美丽。”[532]20多年后,宣言中的这种激越情怀——焚烧博物馆,颂扬战争与爱国主义,反对“道德与女性主义”,厌恶现代生活中的知识分子思潮——恰好吻合了当时意大利、德国与欧美一些地方的法西斯主义的文化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