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然而历史就喜欢开玩笑,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对于大明朝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四月丙子日(公历5月17日),已经当了二十五年大明朝继承人的完美皇太子朱标于这一天病逝,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明初乃至整个明朝的历史走向。朱标死的时候年仅38岁,而朱元璋已经65岁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高龄老人,老年丧子无疑对朱元璋造成巨大打击,可是朱元璋来不及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一味悲伤,他面临的是建国刚刚20年的大明未来继承人缺位的恶劣局面,朝野动荡,人心惶惶,他必须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其实也没什么可多想的,在朱元璋之前历朝历代也曾多次出现过储君先一步去世的情况,一般来说这之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立太子的弟弟,要么选太子的儿子,当然无论哪种选择都各有利弊。
为了体现民主性,也为了展现新储君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在朱标去世仅三天后,朱元璋便召开大明第一届储君(递补)选拔大会。据《明太祖实录》记载,该次大会由主持人兼裁判的朱元璋首先发言,朱元璋致开幕词,阐述了本次大会的中心主题——立储,并且提出来立储的选拔标准,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老话说得好“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这意思就是打算立自己的儿子,毕竟朱元璋孙子辈中最大的还不到20岁。在这一标准之上朱元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聪明、仁厚、英武都很像自己,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看来老朱都已经做好打算了,大会讨论就是准备走个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