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姐姐究竟夭亡于哪一年?姐姐的夭亡对陶行知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以往的研究说法不一。据童富勇等所撰陶行知传记的记载,陶宝珠夭亡当在陶行知5岁甚至更早以前[29],死因则是为庸医所误。如果仅是这样,其影响不外乎父母加倍了对陶行知和他妹妹的呵护和关爱,促使陶行知曾一度以“医药救国”为志向。但如果据陶城的回忆,姐姐的夭亡对陶行知的影响就要复杂得多了。
陶城在回忆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在我小的时候,祖母曹翠仂女士曾痛哭流涕地对我说:‘你的姑母陶宝珠,由于我家贫困,不得已被送往别家当童养媳。她在婆家甚苦,有一天她回家说她很想吃一碗蛋炒饭,但未吃到就赶紧回到婆家。她十分可怜,不久就去世了。现在想起来十分内疚。’当时家中困难,为了保证爸爸上学,祖母才不得已把自己的亲骨肉宝珠姑母送到别家当童养媳,这是宝珠姑母为了保证爸爸能成才,能为人民多做贡献而做出的巨大牺牲。”[30]如果这段回忆无误的话,其一,说明陶宝珠夭亡当在陶行知上学的年龄,至少也在6岁左足。那么,陶行知“和尚”的乳名可能与宝珠的夭亡没有关系。如果“和尚”的乳名的确是在这一时期取的,那么陶行知曾寄入佛门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佛学对他的影响也会更深。其二,说明陶宝珠的夭亡多少和为了保证陶行知读书成才有一定的关系。从积极方面看,这表明陶位朝夫妇对陶行知成才期望的强烈程度,从而使这种期望成为陶行知立志成才角色采择的强大内在动力。从消极方面讲,这一事件也会使陶行知产生某种程度的负疚感,从而变为他立志成才的另一种内在动力。从他以后对母亲和妹妹陶文渼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看,笔者认为,上述推论,大体是可以成立的。这对陶行知“奋斗不息”、“勇于奉献”等自我概念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